電飯鍋的構成及工作過程
我們知道電飯鍋是一種新型的電熱炊具,我們用它可以煮飯、煮粥、蒸饅頭以及熱飯等。電飯鍋具有省時省力、清潔衛生沒有污染的好處,因此它在廚房里是倍受人們喜愛使用的一種廚房小家電。對于普通的電飯鍋來說它的結構由內鍋、加熱盤、磁鋼限溫器、按鍵開關、外殼、把手、鍋蓋、指示燈、插座、底腳等構成。
關于電飯鍋是如何知道飯熟了并跳閘而保溫的問題,我們可以從電飯鍋的工作過程找到答案。當我們維修電飯鍋,并把它拆卸時會發現在電飯鍋內部的結構里有外鍋殼、內鍋、加熱器、磁鋼溫控器以及雙金屬片溫控器等部分構成。其中磁鋼溫控器和雙金屬片溫控器是電飯鍋的感知元件,電飯鍋就是靠它知道飯煮熟了并跳閘保溫的。
下面我給朋友們說說它是如何工作的,當我們接上電源并按下煮飯按鈕后,電熱器就開始加熱了,當溫度加熱到80℃時,電飯鍋內的雙金屬片溫控器就會分斷,這是因為它是由兩個不同性質的金屬片組成的動觸點和靜觸點,當電飯鍋內的加熱器把鍋內食物的溫度加熱到80℃時,這個雙金屬片就會受熱變形,從而使雙金屬片溫控器的常閉觸點斷開,這時候電飯鍋底下的磁鋼溫控器仍然是通電的,電熱器繼續加熱。當溫度上升到103℃的時候,磁鋼溫控器的磁性就會消失,磁體就會在重力和彈簧的彈力作用下使磁鋼溫控器的開關斷開,這時電飯鍋就停止了加熱,同時加熱指示燈就會熄滅,保溫指示燈就會亮起來。
當電飯鍋內的溫度降到60℃的時候,溫控器的雙金屬片又會接通,電飯鍋就進入了保溫加熱的狀態,一般電飯鍋的保溫范圍在60℃到80℃之間。
智能控制型電飯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電飯鍋都采用了芯片控制方式,它與機械控制型電飯鍋相比在結構上取消了磁性溫控器、雙金屬溫控器等機械控制器件,在電飯鍋內增加了控制電路板、溫度傳感器、操作面板等電子控制電路。對于智能型電飯鍋的電路一般由供電電路、微處理器電路、煮飯與保溫電路以及過熱保護電路等組成。
電飯鍋常見故障及處理辦法
電飯鍋使用到一定的年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在昨天我給朋友維修了一個普通型保溫式電飯鍋,電飯鍋出現的問題是當煮飯按下開關后,當米飯煮熟后能夠自動跳閘到保溫狀態,可是時間一長米飯就會燒焦,對于這種故障一般是由于電飯鍋的保溫裝置壞了,為了驗證,我們可以在電飯鍋內放入少量的水加熱,當水溫達到60℃、70℃、80℃、90℃時,分別拔下電源插頭,斷開煮飯開關,測量電源兩端的輸入電阻,如果當溫度達到90℃時,電阻仍然在1000歐姆左右的話,說明在高溫的狀態下,保溫常閉觸頭沒能斷開,此時只需要更換雙金屬片溫控器就可以了。
對于智能型電飯鍋,由于電路采用了大量的電子元器件,在維修的難度上要比普通型保溫式電飯鍋維修起來難度大一些,這就需要對電路板電路的工作原理知道它的工作過程才行,比如我維修這種電飯鍋會遇到不加熱,但指示燈亮;操作顯示正常,但米飯煮不熟或者米飯煮糊了;還有就是常見的電飯鍋某個功能按鍵無效的問題,這就需要結合電路的工作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電飯鍋加熱盤(發熱盤)的電阻等于電壓的平方除以功率。電飯鍋加熱盤的阻值大小計算如下:
知道了電飯鍋的功率,用電壓的平方除以功率即可。
即:R=(U*U)/P。
比如功率是1000W,電阻R=(220*220)/1000=48400/1000=48.4歐姆。
如果功率是1500W,電阻R=48400/1500=32歐姆。
以此類推。
發熱盤制造上有誤差,測量上當然也有誤差,只要差不多就說明發熱盤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