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鍋內部結構圖電路圖及常見故障維修,電飯鍋故障原因分析
電飯鍋內部結構見圖二、三。
圖二 電飯鍋內部結構
圖三 電飯鍋底部結構
機械式電飯鍋結構:外殼、內鍋、電加熱器、磁性溫控器、雙金屬溫控器及插座組成;
外殼:起裝飾保護作用,作為電加熱板、溫控器、內鍋的支撐結構,還起保溫作用;
內鍋(內膽):盛放食物的鍋體,一般用鋁板制成,可以取出,便于盛裝食物和清洗;
圖四 內鍋(內膽)
電加熱器:又稱電熱盤、發熱器,它采用管狀電熱元件澆注在鋁合金中;它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制成的。位于內鍋下面,取出內鍋就可以看見它。有給底部加熱的,頂部加熱的,側面加熱的,簡單的就是底部加熱。
圖五 加熱盤
磁性溫控器:又稱磁鋼溫限溫器,其主要作用是當飯熟之后能夠自動斷電。電飯鍋的磁性溫控器居里溫度點一般設定在103℃左右,當鍋內水分蒸發掉以后(在一個大氣壓下,水的沸點100℃,這時叫潛熱),食物的溫度繼續升高達到103℃±2℃時,磁性溫控器就能自動斷電,轉入保溫階段;磁鋼溫控器利用了磁性材料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溫度達到一定時(居里溫度點),其導磁率突然降低,失去磁性,在彈簧的作用下通過連桿機構動作從而將電路切斷。它由硬磁材料、軟磁材料、彈簧、連桿機構、觸點系統組成。硬磁材料用三氧化鐵或其它稀土材料制成,俗稱永磁體,它一直處于磁性狀態不受溫度影響(只有溫度達到770℃以上才失磁);軟磁主要材料為三氧化二鐵、氧化鎂、氧化銅等材料,在居里溫度下能被吸住,超過該點就不能了。
圖六 磁性溫控器結構圖
雙金屬溫控器:其作用是飯熟之后,磁性溫控器觸點斷開,降溫至70℃以下時自動接通電源,使鍋體內的溫度保持著70℃左右;這個有的沒有,如下圖二。它由兩層不同熱膨脹系數的金屬組成,膨脹系數大的為主動層,小的為被動層,溫度升高到一定值時,膨脹變形將電路切斷。
圖七 雙金屬溫控器
熱熔斷器:是一種不可復位的一次性保護元件,串入各種電器電源輸入端,作為過熱保護,當使用中的電器出現不正常溫度就能迅速動作,切斷電源。
熱熔斷器
電路圖八工作原理:T為電源插座,FU為超溫熔斷器,SA是磁性溫控器(與按鍵開關組合限制溫度),ST是雙金屬溫控器,EH是發熱器,R1、R2為降壓限流電阻,L1、L2為指示燈;常溫下,雙金屬溫控器的觸點是閉合狀態(常閉),而磁性溫控器的觸點是斷開(常開),插好電源線未按按鍵開關時,發熱器即能通電,這時加熱指示燈亮,電飯鍋開始升溫;溫度升到80℃時,雙金屬溫控器斷開,切斷電熱板電源,保溫指示燈L1亮與加熱盤形成回路,燈亮。如要煮飯,必須按下操作鍵,磁性溫控器動作,按鍵開關閉合,此時二者為并聯關系,發熱體通電發熱,且指示燈L2點亮,鍋內溫度不斷升高,超過70±10℃時,雙金屬溫控器斷開,磁性溫控器仍然閉合,溫度繼續升高到103±2℃時,磁性溫控器斷開,發熱器斷電,停止加熱,紅色指示燈滅,進入保溫狀態。當溫度降低以后70℃以下后,雙金屬溫控器觸點閉合,電路又接通,發熱器發熱,溫度上升,此后通過雙金屬溫控器的重復動作,能使熟飯保持著70℃左右。
圖八 機械式電飯鍋電路圖
下圖九是另一種電飯鍋電路圖。它沒有雙金屬溫控器,如果按下磁鋼溫控器,保溫加熱器被短路,加熱盤通電加熱,當達到103攝氏度時,磁鋼溫控器斷開,保溫加熱器串入電路,電阻增加,電流大幅度降低,提供微弱熱量,電飯鍋處于保溫狀態。與前者不同的是它在保溫狀態下不能斷電。各廠家的電路圖不同,還有其它形式的電路圖,不過原理大致相同。
圖九 機械式電飯鍋電路圖
常見故障:
一、剛一插入電源插頭,供電保險立即燒斷,表明鍋里面出現了嚴重短路故障;可能是進水短路,也可能是線路老化搭接短路;
二、超溫熔斷器燒毀,可能是時間長了性能變差,也可能是短路故障引起燒毀;
三、發熱器不熱:熔斷器是否燒毀,或者存在斷路;常見的有進水、流質食物外溢腐蝕
四、煮不熟飯:鍋體與發熱體之間有異物,磁性溫控器性能變差,低于103℃就斷電;還有另一種原因是觸點接觸不良;電熱盤與內鍋之間有異物;
五、飯燒焦:雙金屬溫控器失效;不能斷開所致;
六、不能保溫:雙金屬溫控器失效或保溫發熱盤斷路
七、指示燈不亮:如果發熱正常,指示燈不亮,不是限流電阻就是指示燈故障,或者斷路;
八、煮飯溢出:加水太多;
保養使用
一、使用后,內鍋經洗滌后外表的水必須擦拭干凈后再放入電飯鍋內;
二、內鍋底部應避免碰撞變形,否則會因與發熱盤接觸不好而形成夾生飯;
三、發熱盤與內鍋之間必須保持清潔,否則會影響發熱效率
四、發熱盤與外殼切記進水,必須在斷電后抹布擦拭干凈;
五、不宜用電飯鍋煮酸、堿食物;
六、使用時應先將食物放入鍋內再通電,反之應斷電后再取出內鍋,防止觸電;
七、電飯鍋功率較大,注意供電電源線路載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