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發生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高壓放電原理,將氧氣轉化為臭氧的過程。即將高壓交流電加在中間隔有絕緣體并有一定間隙的高壓電極上,讓經過的干燥凈化空氣或氧氣通過。當高壓交流電達到10-15KV時,產生藍色輝光放電[電暈],電暈中的自由高能離子離解O2分子,經碰撞聚合為O3分子。
臭氧的產量、濃度隨所加的電源電壓,電流等變化。
臭氧發生器是一種空氣或水凈化裝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使用臭氧殺死細菌和過濾污染物。
臭氧發生器是一種帶內部產熱的氣相反應器,由于空氣及其他類似氣體是不良熱導體,電暈放電形成的熱量會使氣體溫度升高,較高的溫度可加速臭氧的逆反應,即臭氧還原成氧氣,從而降低臭氧產量。
因此有效冷卻也是提高臭氧發生器效率的一項措施。有效冷卻也是提高臭氧發生器效率的一項措施。
上面電路圖是個反激電路拓撲。市電經二極管整流和大電容C2儲能濾波,得到一個200多V的直流電壓。開始時,電流經過R5,變壓器初級下端的繞組加到Q1基射極上,再通過R3形成回路,使Q1開通,開始由于變壓器上端初級電感限流,Q1處于飽和狀態,自此之后,Q1驅動電壓由變壓器初級下端的繞組提供(可知初級上下繞組的同名端是:上端的最上面和下端的最下面),變壓器初級電流慢慢增加,電流增加到一定時,Q1進入放大區,導致初級繞組電壓下降,之后Q1截止。次級其實應該有一個二極管的,當電路工作在上面的狀態時候,次級是不工作的,Q1截止以后次級才工作,設置變壓器初次級匝數比例,就可以在次級得到很高的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