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總結一下脈沖當量和電子齒輪比的計算,非常實用,觀者定會從中受到啟發。
伺服定位控制系統一般由指令部分、驅動部分和執行部分等組成,如下圖所示:
脈沖當量:伺服接受上位機發出的每一個脈沖信號的位移量,又稱作最小指令設定單位。按機床設計的加工精度選取,普通精度機床一般取脈沖當量0.01mm,較精密機床取0.001mm或0.005mm。在實際工作中,常用的精度單位是絲,1絲等于0.01mm。
減速比:是指減速機構中輸入轉速與輸出轉速的比值。
反饋脈沖:伺服電機編碼器的分辨率,編碼器的反饋脈沖。
指令脈沖:上位機發出的脈沖即PLC給定的脈沖,也可以說是外部給定脈沖。
CMX :電子齒輪比的分子是電機編碼器反饋脈沖,也可以說是編碼器分辨率。
CDV :電子齒輪比的分母是上位機的給定脈沖(指令脈沖)。
電子齒輪比:是用來把上位機的給定脈沖要換算成與電機編碼器反饋脈沖同等意義,以便控制中心按給定指令要求控制伺服轉動定位。
電子齒輪:電子齒輪就是用電路模仿實際中的齒輪傳動,是一種虛擬齒輪傳動,不需實物,而且可以無極調速。廣義的說就是對輸入量進行任意放大或縮小從而得到不同的輸出量。
下面用具體數據來說明脈沖當量和電子齒輪比的含義和計算過程:
同樣都是讓電機軸旋轉一圈,PLC向伺服驅動器輸出的指令脈沖量是5000,而電機端編碼器反饋10000個檢測脈沖,可知伺服驅動器向電機端輸出10000個檢測脈沖,似乎與PLC發出的指令脈沖數量5000數據不相符,說明在伺服驅動器內部對脈沖量進行了放大,其實就是通過伺服驅動器內部虛擬電子齒輪來實現的,利用電子齒輪的電子齒輪比將指令脈沖量5000換算成編碼器反饋脈沖10000,可得到電子齒輪比為10000:5000。如下圖所示:
例如:
上位機輸入頻率100HZ,電子齒輪比分子設為1,分母設為2,那么伺服驅動器實際運行速度按照50HZ的頻率運行。
上位機輸入頻率100HZ,電子齒輪比分子設為2,分母設為1,那么伺服驅動器實際運行速度按照200HZ的頻率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