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敏電阻溫度報警器電路設計
第一章 課題背景
1.1 引言
1.1.1 背景
溫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對它的測量與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現代工農業技術的發展及人們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人們也迫切需要檢測與控制溫度。
溫度控制電路在工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見到,如電冰箱的自動制冷,空調器的自動控制等等。利用熱敏電阻器制作一個溫度報警器,可通過調節微調電位器的阻值,改變電壓比較器正向輸入端的參考電壓,可以改變電路報警時的溫度。
1.1.2 設計目的與意義
本文通過采用熱敏電阻作為敏感元件的溫度報警器的設計與制作,闡明了該裝置進行設計與制作的具體過程及方法。這種溫度報警器結構簡單,由溫度控制部件和報警器兩部分組成,可操作性強,應用廣泛。工作時,溫度測量范圍為20℃~100℃。當溫度達到預定值30度時,利用熱敏電阻的特性,采集電壓信號,驅動報警裝置,立刻發出報警信號,從而防止因溫度升高而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
1.2 技術指標
(1) 溫度測量范圍20℃~+100℃。
(2) 測溫分辨率不低于0.5℃。
(3) 溫度大于30℃報警。
1.3 主要工作
1)根據指標設計溫度控制報警電路。
2)完成設計的焊接以及調試工作
第二章:元件介紹
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
NTC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工作原理 NTC是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縮寫,意思是負的溫度系數,泛指負溫度系數很大的半導體材料或元器件,所謂NTC熱敏電阻器就是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器。它是以錳、鈷、鎳和銅等金屬氧化物為主要材料, 采用陶瓷工藝制造而成的。這些金屬氧化物材料都具有半導體性質,因為在導電方式上完全類似鍺、硅等半導體材料。溫度低時,這些氧化物材料的載流子(電子和孔穴)數目少,所以其電阻值較高;隨著溫度的升高,載流子數目增加,所以電阻值降低。NTC熱敏電阻器在室溫下的變化范圍在10O~1000000
歐姆Ω
溫度系數-2%~-6.5%。NTC熱敏電阻器可NTC熱敏電阻器廣泛用于測溫、控溫、溫度補償等方面.
NTC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構成 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1Cient)是指隨溫度上升電阻呈指數關系減小、具有負溫度系數的熱敏電阻現象和材料.該材料是利用錳、銅、硅、鈷、鐵、鎳、鋅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氧化物進行充分混合、成型、燒結等工藝而成的半導體陶瓷,可制成具有負溫度系數(NTC)的熱敏電阻.其電阻率和材料常數隨材料成分比例、燒結氣氛、燒結溫度和結構狀態不同而變化.現在還出現了以碳化硅、硒化錫、氮化鉭等為代表的非氧化物系NTC熱敏電阻材料. NTC熱敏半導瓷大多是尖晶石結構或其他結構的氧化物陶瓷,具有負的溫度系數,電阻值可近似表示為: 式中RT、RT0分別為溫度T、T0時的電阻值,Bn為材料常數.陶瓷晶粒本身由于溫度變化而使電阻率發生變化,這是由半導體特性決定的.
繼電器 繼電器是一種電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之間的互動關系。通常應用于自動化的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小電流去控制大電流運作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器件簡介
當輸入量(如電壓、電流、溫度等)達到規定值時,繼電器所控制的輸出電路導通或斷開。 輸入量可分為電氣量(如電流、電壓、頻率、功率等)及非電氣量(如溫度、壓力、速度等)兩大類。 繼電器具有動作快、工作穩定、使用壽命長、體積小等優點。
自動化
電壓比較器
電壓比較器可以看作是放大倍數接近“無窮大”的運算放大器。 電壓比較器的功能:比較兩個電壓的大小(用輸出電壓的高或低電平,表示兩個輸入電壓的大小關系): 當”+”輸入端電壓高于”-”輸入端時,電壓比較器輸出為高電平; 當”+”輸入端電壓低于”-”輸入端時,電壓比較器輸出為低電平; 可工作在線性工作區和非線性工作區。 工作在線性工作區時特點是虛短,虛斷; 工作在非線性工作區時特點是跳變,虛斷; 由于比較器的輸出只有低電平和高電平兩種狀態,所以其中的集成運放常工作在非線性區。從電路結構上看,運放常處于開環狀態,又是為了使比較器輸出狀態的轉換更加快速,以提高響應速度,一半在電路中接入正反饋。
第三章:方案論述 3.1設計簡介
結構圖
根據傳感器的原理構成和設計需要,各部分元件分別選用下列元器件:
測溫電路由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和測量電路構成,測量電路選用電橋,輔助電源選用直流電源。
敏感元件: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
轉換元件: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將溫度轉換成電量 。
測量電路的種類:電橋。電橋法方便、準確。
輔助電源的種類:20伏特直流穩壓電源、220交流電源。
3.2 設計方案的圖表;
1.測量回路
當溫度變化時,Rt電阻阻值也隨之變小,電橋對臂乘積不等,電橋不平衡.由于測量的溫度最小為20℃,在20℃時的熱敏電阻的阻值為10KΩ,本實驗中用滑動變阻器的滑動代替熱敏電阻溫度的變化,當接入電阻是10KΩ時,電橋平衡。當溫度升高時,電阻變小,相應的輸出電壓變大,輸出電壓有公式U。=V1((RT/(R1+RT)-(R3/(R3+R2))可以求的,再經放大器放大后送入到比較器的正端
2.比較電路
由放大之后的電壓送到比較器的正端,由于要設定30℃為報警電路響,30℃時的熱敏電阻的阻值約為8.5KΩ,移動RT到8.5KΩ,觀察電壓表2的讀數,同時調節R7,使得電壓表3的讀數與2的相同
3 報警電路圖
R9、R8為分壓電阻,避免繼電器短路時燒毀電源及元器件。聲光報警元件分別為蜂鳴器、LED,與R9串聯成報警回路。正常工作時,比較放大器信號送來后,繼電器導通,報警回路被短路,當溫度升高時,比較放大器輸出高電平,繼電器VD截止,報警回路導通,燈和鈴導通,報警。
3.3 編寫設計說明書
1)該傳感器的技術性能和使用條件
該傳感器可用于液體、氣體、固體、固溶體和火災報警等方面,使用簡單方便。通常測量范圍在20至100℃之間。這種測量電路精確可達0.1℃,感溫時間至少10秒以下。適用于初始溫度≥20℃,升高到某一程度報警的系統。
2)最后組成的原理框圖
3)工作原理
Rt為熱敏電阻,初始Rt=R1=R2=R3=10k,電橋平衡,即20℃時。 R9、R8、為分壓電阻。可通過R7設置報警溫度。當溫度升高,Rt電阻阻值減小,從而電橋輸出量隨之變化. 輸出量送入比較放大器進行比較,當其值大于比較放大器R8上電壓時,比較放大器導通,繼電器截止,報警回路由短路狀態變為導通,燈和鈴導通,報警成功。
4)報警溫度的設置與計算
Rt為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阻值變化如下:
溫度°C
-50
-30
-10
10
5)誤差分析
熱敏電阻會有一定的時間延時,從而間接的影響了整個報警系統的靈敏和準確性能。 電阻值KΩ 溫度°C 電阻值KΩ 329.2 20 10 111.3 30 8.313 42.45 50 4.61 27.28 80 1.669 17.96 100 0.9735
4.元器件清單及型號
5.設計總結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經過一周的課程設計的學習,我已經自己能制作一個溫度報警器了,興奮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設計溫度報警器這段時間也是我這一學期最忙的日子.本周必須完成模電的課程設計任務對我們來說,顯得很重。為了盡快完成模電的課程設計,我一天也沒歇息。相關知識缺乏給學習它帶來很大困難,為了盡快掌握它的用法,我照著原理圖學習視頻一步一步做,終于知道了如何操作。
剛開始我借來了一份溫度報警器的電路原理圖,但離實際應用差距較大,有些器件很難找到,后來到網上搜索了一下相關內容,順便到學校圖書館借相關書籍,經過不斷比較與討論,最終敲定了溫度報警器的電路原理圖,并且詢問了兄弟班關于元器件的參數情況。
在做電路仿真時,我畫好了電路原理圖,修改好參數后,總是不行,無論我怎樣修改都不行,后來請教同學,他們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經過這段課程設計的日子,我發現從剛開始的Multisim到現在的Protel,不管是學習哪種軟件,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沒有接觸,開始學得很費力,但到后來就好了。在每次的課程設計中,遇到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問別人,因為每個人掌握情況不一樣,不可能做到處處都懂,發揮群眾的力量,復雜的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很多時候,我遇到的困難或許別人之前就已遇到,向他們請教遠比自己在那冥思苦想來得快。
盡管現在只是初步學會了溫度報警器的設計,離真正掌握還有一定距離,但學習的這段日子確實令我收益匪淺,不僅因為它發生在特別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我又多掌握了一門新的技術,收獲總是令人快樂,不是嗎?
------------------------
作為一名測控技術與儀器的學生,我覺得能做這樣的課程設計是十分有意義。在已度過的三年大學生活里我們大多數接觸的是專業基礎課。
我們在課堂上掌握的僅僅是專業基礎課的理論面,如何去面對現實中的各種設計?如何把我們所學到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用到實踐中去呢?
我想做類似的作業就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在做本次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當屬查閱了很多次設計書和指導書。
為了讓自己的設計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藝標準,一次次翻閱各種放大器的書籍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雖然感覺理論上已經掌握,但在運用到實踐的過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經過一番努力才得以解決。
通過這次設計,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學會了堅持、耐心和努力,這將為自己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鋪展了道路。另外,課堂上也有部分知識不太清楚,于是我又不得不邊學邊用,時刻鞏固所學知識,這也是我作本次課程設計的一大收獲。整個設計我基本上還滿意,由于水平有限,難免會有錯誤,還望老師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單成祥.傳感器的理論與設計基礎及其應用.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8
[2] 李英順. 現代傳感檢測技術.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9.
[3] 何希才.傳感器及其應用電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