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焊接前的準備工作
(1)電焊環境
在進行電焊操作前應當對施焊現場進行檢查,在施焊操作周圍10m范圍內不應設有易燃、易爆物,并且保證電焊機放置在清潔、干燥的地方,并且應當在焊接區域中配置滅火器,如圖5-50所示。
精彩演示
重要提示
在進行電焊操作時,應當將電焊機遠離水源,并且應當做好接地絕緣防護處理,如圖5-51所示。
圖5-51 將電焊機遠離水源將電焊機吊起使其遠離水源。
(2)操作工具的準備
在進行電焊操作前,電焊操作人員應穿帶電焊服、絕緣橡膠鞋和防護手套、防護面罩等安全防護用具,這樣可以保證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如圖5-52所示。
如圖5-53所示,在管路等封閉區域內焊接時,管路必須可靠接地,并通風良好,管路外應有人監護,監護人員應熟知焊接操作規程和搶救方法。
圖5-53 管路內焊接時,應需要有監護人進行看護
資料擴展
在穿戴防護工具前,可以使用專用的防護手套檢測儀對防護手套的抗壓性能進行檢查;還應當使用專業的檢測儀器對絕緣橡膠鞋進行耐高壓等測試,如圖5-54所示。只有當防護工具檢測合格時,方可使用。
(3)電焊工具的連接
在進行電焊前應當將電焊工具進行準備,將電焊鉗通過連接線與電焊機上的電焊鉗連接孔進行連接(通常帶有標識),接地夾通過連接線與電焊機上的接地夾連接孔進行連接;將焊件放置到焊劑墊上,再將接地夾夾至焊件的一端;然后將焊條的加持端夾至電焊鉗口即可,如圖5-55所示。
在使用連接線纜將電焊鉗、接地夾與電焊機進行連接時,連接線纜的長度應在20~30m為佳。若連接線纜過長時,會增大電壓降;若連接線纜過短時,可能會導致操作不便。
將電焊機的外殼進行保護性接地或接零,如圖5-56所示。接地裝置可以使用銅管或無縫鋼管,將其埋入地下深度應當大于1m,接地電阻應當小于4Ω;再將一根導線的一端連接在接地裝置上,另一端連接在電焊機的外殼接地端上。
再將電焊機與配電箱通過連接線進行連接,并且保證連接線的長度在2~3m,在配電箱中應當設有過載保護裝置以及刀閘開關等,可以對電焊機的供電進行單獨控制,如圖5-57所示。
當電焊機連接完成后,應當檢查連接是否正確,并且應當對連接線纜進行檢查,如圖5-58所示,查看連接線纜的絕緣皮外層是否有破損現象,防止在電焊工作中,發生觸電事故。
02焊接操作
(1)焊件的連接
將焊接設備連接好以后,就需要對待焊接的焊件進行連接,根據焊件厚度、結構形狀和使用條件的不同,基本的焊接接頭形式有對接接頭、搭接接頭、角接接頭、T形接頭,如圖5-59所示。其中,對接接頭受力比較均勻,使用最多,重要的受力焊縫應盡量選用。
為了焊接方便,在對對接接頭形式的焊件進行焊接前,需要對兩個焊件的接口進行加工,如圖5-60所示,對于較薄的焊件需將接口加工成1形或單邊V形,進行單層焊接;對于較厚的焊件需加工成V形、U形或X形,以便進行多層焊接。
(2)電焊機參數設置
進行焊接時,應先將配電箱內的開關閉合,再打開電焊機的電源開關。操作人員在拉合配電箱中的電源開關時,必須戴絕緣手套。選擇輸出電流時,輸出電流的大小應根據焊條的直徑、焊件的厚度、焊縫的位置等進行調節。焊接過程中不能調節電流,以免損壞電焊機,并且調節電流時,旋轉速度不能過快過猛。
電焊機工作負荷不應超出銘牌規定,即在允許的負載值下持續工作,不得任意長時間超載運行。當電焊機溫度超過60~80℃時,應停機降溫后再焊接。
焊接電流是手工電弧焊中最重要的參數,它主要受焊條直徑、焊接位置、焊件厚度以及焊接人員的技術水平影響。焊條直徑越大,熔化焊條所需熱量越多,所需焊接電流越大。每種直徑的焊條都有一個合適的焊接電流范圍,如表5-2所示。在其他焊接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平焊位置可選擇偏大的焊接電流,橫焊、立焊、仰焊的焊接電流應減小10%~20%。
設置的焊接電流太小,不易引出電弧,燃燒不穩定,弧聲變弱,焊縫表面呈圓形,高度增大,熔深減小。設置的焊接電流太大,焊接時弧聲強,飛濺增多,焊條往往變得紅熱,焊縫表面變尖,熔池變寬,熔深增加,焊薄板時易燒穿。
(3)焊接操作工藝
焊接操作主要包括引弧、運條和滅弧,焊接過程中應注意焊接姿勢、焊條運動方式以及運條速度。
① 引弧操作。在電弧焊中,包括兩種引弧方式,即劃擦法和敲擊法。如圖5-61所示,劃擦法是將焊條靠近焊件,然后將焊條像劃火柴似的在焊件表面輕輕劃擦,引燃電弧后,迅速將焊條提起2~4mm,并使之穩定燃燒;而敲擊法是將焊條末端對準焊件后,手腕下彎,使焊條輕微碰一下焊件,再迅速將焊條提起2~4mm,引燃電弧后手腕放平,使電弧保持穩定燃燒。敲擊法不受焊件表面大小、形狀的限制,是電焊中主要采用的引弧方法。
焊條在與焊件接觸后提升速度要適當,太快難以引弧,太慢焊條和焊件容易粘在一起(電磁力),這時,可左右擺動焊條,便可使焊條脫離焊件。引弧操作比較困難,焊接之前,可反復多練習幾次。
在焊接時,通常會采用平焊(蹲式)操作,如圖5-62所示。操作人員蹲姿要自然,兩腳間夾角為70°~85°,兩腳間距離約240~260mm。持電焊鉗的手臂半伸開懸空進行焊接操作,另一只手握住電焊面罩,保護好面部器官。
在焊接操作過程中,必須時刻配戴絕緣手套,以防發生觸電危險。絕緣手套因出汗變潮濕后,應及時更換,以防因絕緣阻值降低而發生電擊意外。
② 運條操作。由于焊接起點處溫度較低,引弧后可先將電弧稍微拉長,對起點處預熱后,再適當縮短電弧進行正式焊接。在焊接時,需要勻速推動電焊條,使焊件的焊接部位與電焊條充分熔化、混合,形成牢固的焊縫。焊條的移動可分為三種基本形式:沿焊條中心線向熔池送進、沿焊接方向移動、焊條橫向擺動。焊條移動時,應向前進方向傾斜10°~20°,并根據焊縫大小橫向擺動焊條。如圖5-63所示,為焊條移動方式。注意在更換焊條時,必須配戴防護手套。
圖5-63 焊條移動方式(續)
在對較厚的焊件進行焊接時,為了獲得較寬的焊縫,焊條應沿焊縫橫向做規律擺動。根據擺動規律的不同,通常有以下運動方式,如圖5-64所示。
◆ 直線式:常用于I形坡口的對接平焊,多層焊的第一層焊道或多層多道焊的第一層焊。
◆ 直線往復式:焊接速度快、焊縫窄、散熱快,適用于薄焊件或接頭間隙較大的多層焊的第一道焊道。
◆ 鋸齒式:焊條作鋸齒形連續擺動,并在兩邊稍停片刻,這種方法容易掌握,生產應用較多。
◆ 月牙式:這種運條方法的熔池存在時間長,易于熔渣和氣體析出,焊縫質量高。
◆ 正三角式:這種方法一次能焊出較厚的焊縫斷面,不易夾渣,生產率高,適用于開坡口的對接焊縫。
◆ 斜三角式:這種運條方法能夠借助焊條的搖動來控制熔化金屬,促使焊縫成型良好,適用于T形接頭的平焊和仰焊以及開有坡口的橫焊。
◆ 正圓圈式:這種方法熔池存在時間長,溫度高,便于熔渣上浮和氣體析出,一般只用于較厚焊件的平焊。
◆ 斜圓圈式:這種運條方法有利于控制熔池金屬不外流,適用于T形接頭的平焊和仰焊以及對接接頭的橫焊。
◆ “8”字式:這種方法能保證焊縫邊緣得到充分加熱,熔化均勻,適用于帶有坡口的厚焊件焊接。
焊接過程中,焊條沿焊接方向移動的速度,即單位時間內完成的焊縫長度,稱為焊接速度。速度過快會造成焊縫變窄,高低不平,形成未焊透、熔合不良等缺陷;若速度過慢則熱量輸入多,熱影響區變寬,接頭晶粒組過大,力學性能降低,焊接變形大等缺陷。因此,焊條的移動應根據具體情況保持均勻適當的速度。
除了平焊(蹲式)操作外,根據焊件的大小、焊縫的位置不同,還可采用橫焊操作、立焊操作和仰式操作,如圖5-65所示。
③ 滅弧操作。焊接的滅弧就是一條焊縫焊接結束時如何收弧,通常有畫圈法、反復斷弧法和回焊法。其中,畫圈法是在焊條移至焊道終點時,利用手腕動作使焊條尾端做圓圈運動,直到填滿弧坑后再拉斷電弧,此法適用于較厚焊件的收尾;反復斷弧法是反復在弧坑處熄弧、引弧多次,直至填滿弧坑,此法適用于較薄的焊件和大電流焊接;回焊法是焊條移至焊道收尾處即停止,但不熄弧,改變焊條角度后向回焊接一段距離,待填滿弧坑后再慢慢拉斷電弧。
圖5-66為焊接的收尾的方式。
焊接操作完成后,應先斷開電焊機電源,再放置焊接工具,最后清理焊件以及焊接現場。在消除可能引發火災的隱患后,再斷開總電源,離開焊接現場。
03
(1)整理現場
如圖5-67所示,檢查焊接現場,使各種焊接設備斷電、冷卻并整齊擺放,同時要仔細檢查現場是否存在火種的跡象。若有,應及時處理,以杜絕火災隱患。
(2)焊件處理
使用敲渣錘、鋼絲輪刷和焊縫拋光機(處理機)等工具和設備,對焊接部位進行清理,圖5-68為使用焊縫拋光機清理焊縫的效果。該設備可以有效地去除毛刺,使焊接部件平整光滑。
圖5-68 使用焊縫拋光機清理焊縫的效果
(3)檢查焊接質量
清除焊渣后,就要仔細對焊接部位進行檢查,如圖5-69所示。檢查焊縫是否存在裂紋、氣孔、咬邊、未焊透、未熔合、夾渣、焊瘤、塌陷、凹坑、焊穿以及焊接面積不合理等缺陷。若發現焊接缺陷、變形等,應分析產生原因后,重新使用新焊件進行焊接,原缺陷焊件應廢棄不用。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有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