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電子輸出或者輸入的端口都會相應設置上拉或者下拉電阻,這是為了保證電路安全還是確保輸出的準確性?外加這樣做的原理是啥?
1.對于一些高輸入阻抗的電路,引腳懸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即使是很低的能量耦合至電路),此時設置上下拉電阻提供了一個相對低阻的通路。因為在低阻上產生一定的電壓所需的能量是比高阻的情況大得多的,這就減少了一部分能量較弱的干擾信號的影響,降低受干擾的概率。2.對于COMS輸入,為防止靜電擊穿,設置一個上或下拉電阻,提供一個相對的低阻回路,以泄放存儲的電荷,不讓電壓積累。3.對于高速電路,傳輸線效應開始顯現,設置上下拉電阻主要用以阻抗匹配,減少反射,保證電平能夠被正確讀寫。4.加上下拉電阻確定電平狀態,輸入或輸出可能存在偏流,設置上下拉電阻使偏流流經電阻產生一固定的狀態的偏置電壓。對于輸入來說,偏流極小,即使懸空高阻下可能會有相對較大的輸入電壓,且不穩定,加下拉,偏流流過電阻產生的壓降仍極小,可認為將輸入電平確定為低。對于輸出來說,通常針對的是集電極(漏極)開路(OC)的情況,加上拉電阻確定輸出電壓的變動范圍。上述的情況也不過是普遍上的一種描述,真正上下拉電阻的作用還是得根據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有的時候加個上拉也許只會為了獲得與其他部件不同的微量的延遲,難以窮舉。多在實踐中分析和體會吧。
補充一條,有些上下拉是為了提供更大的電流驅動的能力,主要來講就是上拉提供輸出電流,下拉提供輸入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