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首先上結論:
1.空調更加省電、大范圍升溫均勻,適合長時間使用(冬季氣溫寒冷的北方地區不適合)。適用于多口之家、無供暖的南方家庭、臥室。
2.取暖器升溫速度快,便于移動,適合短時間、小范圍取暖,適用于小戶型、租房黨、辦公室。
冬天來了,暖氣,空調、電暖氣、室內加熱器、小太陽等各式取暖電器便紛紛“登場”了。可這些大功率電器一用上,電費就嗖嗖嗖地往上漲。
取暖器原理,通過熱輻射
很多朋友發出疑問:哪種取暖電器最省電?
l 算個明白賬:
經濟問題是影響許多人選購取暖設備的關鍵因素。取暖器在市場上受歡迎的一大原因就是它幾十上百元的價格。不用花大價錢就能輕松獲得溫暖,不比兩三千的空調實惠多了?
因此才會有電暖器和空調的爭論,一方總想要壓倒代替另一方,實際上這并不現實。
從工作原理上分析,取暖器的加熱原理就是烘烤,通過耗電來加熱電暖器內部銅絲或儲熱材質,再通過后者向空氣中釋放熱量,達到取暖的目的。
而空調則是通過消耗電能,啟動空調內部壓縮機,將室外空氣中的熱量轉移到壓縮機內,再通過吹風的方式將熱氣吹到室內。空調制暖原理
從使用環境上分析:空調主要用來實現全屋供暖,而小型取暖器僅是限制在了當前范圍制熱。
從節能省電上分析:消耗同樣的電能,空調產生的熱量要遠遠大于取暖器;產生同樣多的熱量,空調更省電。除了輸出功率不同以外,二者的工作方式也決定了取暖器更耗電。空調會在室內溫度達到用戶設定溫度后停機,而取暖器卻是持續工作,因此在時間足夠長的情況下(時間長到空調足以加熱房間使之達到設定溫度而停機),空調也會更省電。
l 實踐出結論:
在室外溫度相近、室內環境完全一致的情況下,我們分別用空調、電暖氣和暖風機將室內溫度從20攝氏度升高到25攝氏度,并依次記錄這三種電器的耗電量。(數據結果來源于電網頭條。)
空調 | 電暖氣 | 暖風機 | |
額定功率(瓦) | 1250 | 2000 | 2000 |
時長(分鐘) | 61 | 55 | 40 |
耗電量(千瓦時) | 0.65 | 1.87 | 1.4 |
測試結果一目了然。空調雖然升溫的時間較長,但耗電量是最低的,僅為電暖氣的1/3左右。
l 現實看需求:
為什么有的用戶還是會覺得空調更費電呢?
因為它們釋放的熱量不同啊!上述所有分析,均基于空調和取暖器提供同樣熱量的前提下。如果室外溫度在0攝氏度以下,空調在啟動后需要花很長時間、消耗很多電能來除霜。制熱效率變低了,也就沒有“省電”這個優勢了。另外,空調在密閉的空間才能形成完整的熱力循環,如果室外溫度低,室內保溫效果差,那么空調的制熱效果也會差很多。
有了這些理論和數據,您心里大概有數了吧。空調更為智能,設定一定的溫度后,空調會維持屋子溫度恒定,使人更舒適。電暖氣、暖風機被稱為“移動的空調”,一般在需要隨時移動熱源的地方較為適用。這個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踢腳線取暖器和空調比哪個耗電大?
其實空調冬季取暖,取決于室外溫度,空調屬于一個熱量搬運工,夏季將室內的熱量搬運到室外,冬季將室外溫度搬運到室內,如果室外溫度太低,制熱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居住在北方的朋友,冬季使用空調的費用要比取暖費或者生爐子,產生的費用高很多。南方不結冰的話,用空調取暖稍微劃算一些。
總體上,個人認為空調比踢腳線取暖器更耗電,還有就是和空調相比,踢腳線取暖器的電熱轉換率是98%。空調在制熱的時候通常用電熱輔助,能效低,所以空調會更耗電些。

腳線取暖器怎么樣:
踢腳線取暖器是一種新型取暖設備,它是利用熱循環的原理設計的,它的主要優勢是將踢腳線與電暖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設計,既不占空間又可以達到取暖的效果。
1,設計新穎,安全性能好:電踢腳線取暖器的設計新穎,不占空間,使用的加熱管升溫迅速,達到設計溫度后,自動恒溫,散熱效果好,連接導線由絕緣好且耐高溫的硅膠復合材料密封,安全性高,外部都采用了隔熱處理。
2,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電踢腳線取暖器使用的是熱超導材料,它完全不同于普通的加熱元件。極速升溫,達到設定溫度,達到規模散熱,效果極好,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
3,輻射導熱、對流導熱、升溫迅速:除了輻射導熱外,還可以對流導熱,用低噪音進口風扇強制熱風,十幾分鐘就能使室內迅速升溫。
踢腳線取暖器優點:
- 充分使用了空間利用率低的墻邊,不占室內空間,無需抬高地面;
- 四周散熱均勻,取暖效果好;
- 通過溫控開關,可以對每個房間的溫度進行調節;
- 貯能效果好,停電后還可以持續供暖,溫度下降比較慢。
在寒夜的冬日里,有這么一款燃著火焰的取暖器陪伴,還是很愜意的,滿滿的幸福感也會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