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法就是在詢問的基礎上,進行實際觀察。觀察法又稱為直觀檢查法,主要包括“看、聽、聞、查、摸、振”幾種操作,具體介紹如下。
(1)看。
觀察故障機的內外部結構等。觀察時應遵循先外而后內,先不通電而后通電的原則,即先外觀看各種按鈕、指示燈、天線及輸出、輸入插頭等,而后再打開后殼看內部,查看保險管是否燒毀,元器件是否有燒焦、炸裂,插排、插頭是否接觸良好,等等。
首先查看電器外殼有無損傷或各操作按鍵、旋鈕有無殘缺不全,若有此情況,則表明是人為性故障。然后打開后蓋,觀察機內元器件有無殘缺、斷線、脫焊、變色、變形及燒壞等情況。
(2)聽。
在確認無嚴重短路的情況下,開機通電,仔細傾聽機內或電路是否有打火聲、撞擊聲或其他異常響聲。
(3)聞。
用鼻子聞機內有無燒焦氣味,變壓器清漆味,打火后的臭氧味等。如聞到機內散發出一種焦臭味,則可能是大功率電阻及大功率晶體管等元器件被燒毀。如聞到一種魚腥味,則可能是高壓部件絕緣擊穿。
(4)查。
細查保險、電源線是否斷,印刷板是否斷裂或損壞,元器件引腳是否相碰、斷線或脫焊等。
(5)摸。
通電一段時間關機后,撫摸大電流或高壓電的關鍵元器件,查看是否常溫、溫升或燙手。若常溫說明則可能沒有工作;若有升溫則說明已經工作;若特別燙手則說明可能存在故障。
(6)振。
不通電的情況下,輕輕用螺絲刀的木柄敲擊被懷疑的單元電路或部件,看故障是否出現。
最后在確認無短路的情況下通電觀察,是否存在用戶所描述的故障現象。防止出現使用者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的假象,避免使用者所描述的故障現象與實際故障現象不符。
觀察法的具體過程如下。
①首先了解故障情況。
檢修家電產品時,不要急于通電檢查。首先應向使用者了解電子產品設備故障前后的使用情況(如故障發生在開機時,還是在工作中突然或逐漸發生的,有無冒煙、焦味、閃光、發熱現象;故障前是否動過開關、旋鈕、插件等)及氣候環境情況。
②外觀檢查。
首先在不加電情況下進行通電前檢查。檢查按鍵、開關、旋鈕放置是否正確;電線、電纜插頭是否有松動;印制電路板銅箔是否有斷裂、短路、斷路、虛焊、打火痕跡;元器件有無變形、脫焊、相碰、燒焦、漏液、脹裂等現象;保險絲是否燒斷或接觸不良;電機、變壓器、電線有無焦味、斷線;繼電器線圈是否良好、觸點是否燒蝕等。
然后再進行通電檢查。通電前檢查如果正常或排除了異常現象后,就可以進行通電檢查。通電檢查時,在開機的瞬間應特別注意指示設備(如指示燈、儀表、熒光屏等)是否正常,機內有無冒煙、打火等;斷電后電機外殼、變壓器、集成電路等是否發燙。若均正常,即可進行測量檢查。在通電檢查時,動作要敏捷,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并且要眼、耳、鼻、手同時并用,發現故障后立即關機,防止故障擴大化。同時,一定要注意人身的安全性。
通過詢問與觀察,可以將故障發生的范圍縮小到某個系統,甚至某個單元電路,接下來就需要借助各種儀表、工具動手檢查這部分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