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板損壞又分兩種情況:主控芯片(又稱時序控制器TCON)損壞、DC-DC電路損壞。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無顯示,但兩者還是有所區別:第一種情況下,只要屏供電不為零,一般在屏幕上會有滿屏的雜亂白線或豎線(有的表現為黑屏,不在本文討論范圍);第二種情況下,一般都是無屏供電或屏供電低于正常值。因為如果屏供電基本正常,通常DC-DC電路的幾組輸出電壓不可能同時異常,這時屏幕一般會出現負像.嚴重拖尾等圖像,這不是常說的“白屏”。下面針對這兩大類故障分別作簡單分析:
如果是第一類故障,可以用通用驅動板直接代換以進一步確定。一般來說,確定驅動板損壞后,除了簡單供電或程序丟失等故障外,基本上都是直接換通用板。因為現在的通用板價格很便宜!本文重點講第二類故障。
下面以奇美M190A1-L01/07液晶屏為例,為方便講解,結合原機實物繪出通用簡圖,如圖所示。
對于無任何顯示的白屏,應該先重點檢測屏的供電電壓是否正常。注意,這里是指屏邏輯板上的屏供電電壓(P-VCC),TP1(原PCB標注的VCCl)、TP2。如果TP1無電壓,則開機后屏幕呈白光板狀(因為此時背光電路已工作正常),這相當于把屏線拔掉開機的現象一樣。這個比較好查,基本上是驅動板送給屏的供電調節電路異常所致,如下圖所示。
正常開機后,MCU從PANEL-PWR輸出低電平使Q301導通,P溝場效應管Q302導通,CMVcc(+5V)經FB301給屏提供5V電壓。
如果TP1有電壓,而TP2無電壓,則說明屏供電的負載電路有嚴重短路元件。最常見的是電源濾波的貼片電容漏電或嚴重短路,DC-DC元件擊穿損壞造成保險Fl燒斷開路。如果TP2有電壓,但低于正常值,說明屏供電的負載電路有漏電或輕微短路元件。檢修時,直接測量TP2的對地電阻。如果TP2對地電阻在300Ω左右,則查3.3V、2.5V、1.8V(有的屏不一定有這個電壓)負載,通常是三端精密穩壓器(如1117系列)性能不良、主控芯片(本機為CM2709,相對其他方案,這種芯片的損壞率比較高)損壞;若TP2對地電阻在100Ω左右,則查DC-DC調節電路。屏DC-DC電路的功能是為屏內部的行、場陣列模塊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各組電壓。雖然屏的型號非常多,每個廠家對這些電壓的標注并不統一,但原理都是一樣的,所以,可以用“柵極電壓”來加以概述(詳細的工作原理,可參考雜志社出版的《液晶顯示器維修實戰教程》的相關章節)。如圖1所示:VGH,指柵極高壓,一般在18V~25V之間;VGL,指柵極低壓(負壓),一般在-6V~-10V之間;VCOM,指共柵極電壓,一般在9V~12V之間。還有一個VDDA,這個跟屏供電P-VCC接近,本機為5V。通常,這些電壓在邏輯板的PCB上都有明顯的標注。
如果TP2對地電阻小于l0Ω,則基本可以確定是P-VCC的貼片濾波電容漏電、擊穿所致(DC-DC芯片擊穿性損壞也有,但相對較少)。由于貼片電容的特性,其單個的容量一般都比較小(通常小于22μF),所以,屏上的電源濾波的貼片電容都由多個并聯而成,至少4~6個,有的更多。但是檢修時,切忌用熱風槍拆卸,因為電容漏電不同于其他元件損壞,一旦加熱后,往往其漏電電阻會隨之變大,而熱風槍加熱的面積過大,拆卸目標元件時,會同時加熱其他相鄰的電容,從而給判斷故障元件帶來很大的不便。建議用刀頭烙鐵(功率不小于40W),直接對單個貼片電容進行拆卸《可先在電容的兩端加點助焊劑,再用刀頭烙鐵同時加焊電容兩端焊盤,待錫熔化后,用鑷子取下,安裝時,順序相反)。
小結:白屏故障,基本上可以通過測量屏供電電壓P-VCC作為關鍵點來快速判斷,相對于邏輯板的主控芯片(時序控制器TCON),屏的DC-DC芯片損壞率最高,其次是電源濾波的貼片電容,最后是主控芯片。雖然屏的型號非常多,但工作原理大同小異。值得一提的是,當屏供電保險有開路性損壞時,一定要先排除其負載的短路元件后,才能代換保險(通常在2A左右),否則,很可能上電燒毀驅動板上的屏供電控制管,尤其是那些SOT-23封裝的場效應管,維修時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