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電路使用視在功率、有功功率、無功功率來表征功率情況。
首先我們講解有功功率的含義,電能是通過用電設備轉化為其他能量被利用的。例如乘坐高鐵時電能被轉換為機械能;給電池充電時,電能被轉化為化學能;使用電燈照明時電能被轉換為熱能。
這些能量轉換的功率在一個交變周期上的平均值就是有功功率。有功功率通常用符號P來表示,它反應的是被用電設備轉換為其他形式并消耗的功率。數值上等于電壓、電流有效值的乘積,再乘以電壓、電流相位差φ的余弦。其表達式為P=UIcosφ,單位為瓦(W)、千瓦(KW)和兆瓦(MW)。

交流電路中存在大量的電感性原件和電容性原件。電感性原件先在半個周期吸收電能,轉換為電感內的磁場能,并在另外半個周期釋放磁場能,轉換為電能反饋給電源。
而電容性原件先在半個周期吸收電能轉換為電容內的電場能。并在另外半個周期釋放電場能,轉換為電能反饋給電源。這兩種能量交換的功率也是隨時間變化的,其估值被稱為無功功率。
無功功率通常用符號Q來表示,反應的是用電設備與電源周期性的進行交換,但沒有被消耗的功率。數值上等于電壓、電流有效值的乘積,再乘以電壓電流相位差φ的正弦。其表達式為Q=UIsinφ,單位為乏(var)和千乏(Kvar)。

▲視在功率數值上等于電壓與電流有效值的乘積與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在數值上,構成直角三角形關系,通常用符號S表示。其表達式為S=UI,單位為伏安(VA)和千伏安(KVA)。根據三角函數的關系式可得S2=P2+Q2或S=√P2+Q2。

視在功率既不等于有功功率,又不等于無功功率,但它既包括有功功率,又包括無功功率。視在功率與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的關系見下圖所示。

圖中φ為功率因數角,也就是電壓與電流向量的夾腳。
通常我們把電氣設備的是在功率稱為容量。如果交流電路中存在電感性原件或電容性原件,電源提供的一部分功率就將用于這些元件的充放電,實際上得到利用功率減少了,我們將有功功率與視在功率的比值定義為功率因素。
功率因數越大,說明電源功率的利用率也高,用電設備利用電源的能力也越強烈,在數值上功率的速度等于電壓與電流相位差的余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