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變頻器進行維修時,通常應按下面的維修步驟進行。
一、了解故障情況,做好維修記錄
1)記錄變頻器的型號、功率、電壓等級。
2)取得變頻器的有關資料,最好是使用手冊。
3)了解變頻器的使用情況。
4)記錄變頻器故障現象和損壞情況。
二、停電初步檢查
停電進行初步檢查是獲取第一手資料的關鍵,特別注意在檢查過程中拆卸的連接導線、接插件和元器件要按拆卸順序一一認真做好標示和記錄,以便檢查后準確復原。
1)卸開變頻器的蓋板或面板,直觀檢查變頻器的所有部件有無異常,主電路的檢查應在拆除了控制電路板后進行(檢查時主要接電動機)。
2)用指針式萬用表歐姆擋(R×1)檢查輸入側斷路器、熔斷器是否完好,接著檢查整流電路及相關主電路是否正常。一般應分別測量R、S、T端對直流P、N端的正反向電阻來初步判斷整流二極管的好壞。如果整流電路是三相半控橋,則要測試晶閘管的好壞。
3)用指針式萬用表歐姆擋(R×1)檢查中間電路濾波電容的好壞以及制動單元和制動電阻有無損壞。
4)用指針式萬用表歐姆擋(R×1)檢查逆變器部分功率模塊是否正常。通常是分別測量U、V、W端對直流P、N端的正反向電阻來初步判斷元器件的好壞。
5)用指針式萬用表高阻擋測量主端子對殼(金屬部分)的電阻,確認是否有短路現象。
6)檢查所有接插件有無損壞,安插位置是否正確。
7)對產生懷疑的故障部位,應細心檢查所有相關元器件,直至查到故障所在,對確認的故障元器件和連線,應進行更換和修復,并進行必要的清拭工作。
三、上電檢查和處理
上電后,如果變頻器的故障依然存在,就應借助儀器儀表做進一步的檢查。上電檢查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尤其要特別注意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一般應事先進行故障原理分析,初步確定故障部位,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實際上有相當數量的故障項目只有在上電后才能檢查。例如,開關電源、直流母線電壓等,操作面板也只有在送電操作后才能確認是否完好。對檢查出來的故障元器件,當然應在停電后才能進行更換和修復。
四、元器件的更換
1)對于確認的損壞元器件,原則上應按原型號新件更換,在參數、外形尺寸、安裝方式等都滿足要求的條件下,才允許用其他型號的產品替換。當元器件已損壞無法確定原來的型號和規格時,應設法通過查詢或在同規格型號的其他變頻器上獲得相關數據。
功率模塊的代換中由于元器件的生產批號會有所不同,但性能完全相同,所以沒有必要要求型號一字不差,例如7MBR25NF-120與7MBR25NE-120.其內在參數完全相同。但在常見的功率模塊更換中,也有外形、引腳、功能都與原來的相同,但無法正常代用的情況,例如,eupec模塊BSM50GP-120不能代換三菱模塊7MBR50SB-120,使用中應靈活對待。
壓敏電阻損壞后,更換時除了阻值應相同外,還應注意是正溫度系數還是負溫度系數。
2)更換IC芯片前應檢查電烙鐵是否漏電,并采用其他防靜電措施(如使用防靜電的橡皮墊、防靜電刷子等),防止損壞自身甚至殃及控制板上的其他芯片。
3)所有安裝在散熱器上的功率模塊,在更換時均應先清潔散熱面,并在安裝前均勻涂抹散熱硅脂,并注意擰緊固定螺釘,以滿足散熱要求。
4)更換元器件后,注意原樣恢復所有被拆除的堅固螺釘、導線、接插件和元器件,切不可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