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變頻器的“故障診斷”簡單地說就是查找變頻器的故障元器件,如果要從一批類型各異,但相互孤立的電子元器件中挑出失效或不合格的元器件,簡單而又直接的辦法是逐一進行測試檢查。如果這批元器件都已經采用錫焊的方式,被固定在印制電路板上,相互之間形成了電氣關聯關系,由于電路中的元器件總數很多,顯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每個元器件都拆下來測試檢查。一般是把整個電路看成一個整體,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分析、測試、判斷,查找出故障的元器件。
變頻器故障診斷中的基本環節包括了:檢查、分析、檢測、判斷。實際上檢查的目的是為分析奠定基礎,而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做出判斷,因此也可以認為故障診斷包括檢查、分析和檢測3個基本環節。故障診斷的過程是一個檢查、分析與檢測交錯進行、循環往復、逐次逼近故障點的過程,故障診斷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故障診斷流程圖
變頻器故障診斷需要涉及系統分析方法和使用專業的檢測手段,為此學習變頻器故障診斷技術,可以從檢查、分析、檢測這3個基本環節入手,重點掌握具有共性的基本技術手段和方法。
在變頻器故障診斷過程中,少數一些電子電氣元器件的故障情況,僅憑借外觀檢查就可以發現,如斷路或短路、熔斷器熔斷、電解電容器爆裂等。在實際故障診斷工作中,經常也有通過“直觀法”解決故障診斷問題。但是,這種情況帶有偶然性,不具備故障分析的普遍意義。
變頻器設計和制造技術的發展,使得變頻器的種類越來越多,功能愈趨完善,結構愈趨復雜。相對而言,對變頻器故障診斷問題的分析研究卻落后了許多。目前的情況是:在變頻器的制造環節中,解決生產線上成批量的成品變頻器,或半成品部件的故障診斷問題,有了多種比較成熟的方法,已有一些商品化的診斷設備;而對于變頻器維修所面臨的是零散送修的變頻器故障診斷問題,由于機型繁雜、不成批量,且故障情況多變,因此較難解決。大多數情況下仍沿用傳統的方法,在檢查、分析方法和檢測技術方面一直都沒有本質的進步。
尤其對于模擬電路的故障診斷,由于電路本身具有非線性,以及電路組態多樣性等特點,大大增加了故障診斷的難度。雖然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數字電路在變頻器電路中所占比例在逐步增加,但是變頻器中的人機界面部分、模擬量輸入/輸出的接口部分、功率器件的驅動與控制部分、電源電路部分等,都不可能完全被數字化。恰恰就是這些不能被數字化的電路具有較高的故障率。因此模擬電路的故障診斷問題,始終是交頻器故障診斷中的難點和重點。
變頻器故障診斷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除了要掌握變頻器組成的基本原理、電工電子學知識、元器件特性外,還涉及電子測量技術。更重要的是,變頻器故障診斷實際上是一個分析過程,具有一系列獨特的思維方法,該方法以系統科學和邏輯學為基礎,具有自身的規律性和系統性。
變頻器故障診斷是一個從已知探尋未知的過程,因此也是一個科學研究的過程。它始于已知的故障現象,止于找到未知的故障部位(故障點),整個過程一般需要經過:收集信息、分析研究、推理判斷、參數測試、實測驗證等環節。因此,掌握變頻器故障診斷方法,并且經常進行各種變頻器的故障診斷實踐工作,其價值不僅是修復了幾臺變頻器,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學會觀察、分析、判斷的科學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
直觀法是指不用任何儀器根據變頻器故障的外部表現,尋找和分析故障。直接觀察包括不通電檢查和通電觀察。在檢修中應首先進行不通電檢查,利用人的感覺器官(眼、耳、手、鼻)檢查有關插件是否有松動、接觸不良、虛焊脫焊、斷路、短路、組件銹蝕、變焦、變色和熔斷器熔體熔斷等現象。直觀法是一種最基本、最簡單的方法,維修人員通過對故障發生時產生的各種光、聲、味等異常現象的觀察、檢查,可將故障縮小到某個模塊,甚至一塊印制電路板。但是,它要求維修人員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進行直觀檢查前,應向現場人員詢問情況,包括故障外部表現、大致部位、發生故障時的環境情況。如有無異常氣體、明火、熱源是否靠近變頻器、有無腐蝕性氣體侵入、有無漏水、是否有人修理過、修理的內容等。
直觀法的實施過程應堅持先簡單后復雜、先外面后里面的原則,在實際操作時,首先面臨的是如何打開變頻器外殼的問題,其次是對拆開的變頻器內的各式各樣的電子元器件的形狀、名稱、代表字母、電路符號和功能都能一一對上號,即能準確地識別電子元器件。采用直觀法檢修時,主要分成以下3個步驟:
1)打開變頻器外殼之前的檢查。觀察變頻器的外表,看有無碰傷痕跡,變頻器上的按鍵、插口、變頻器外部的連線有無損壞等。
2)打開變頻器外殼后的檢查。觀察電路板及機內各種裝置,看熔斷器的熔體是否熔斷;元器件有無相碰、斷線;電阻有無燒焦、變色;電解電容器有無漏液、裂脹及變形;印制電路板上的銅箔和焊點是否良好,有無維修過,在變頻器內觀察時,可用手撥動一些元器件、零部件,以便充分檢查。
3)通電后的檢查。這時要看變頻器內部有無打火、冒煙現象;要聽變頻器內部有無異常聲音;要聞變頻器內部有無燒焦味;要摸一些晶體管、集成電路等是否燙手,如有異常發熱現象,應立即關機。
直觀法的特點是十分簡便,不需要其他儀器,對檢修變頻器的一般性故障及損壞型故障很有效果。直觀法檢測的綜合性較強,它與檢修人員的經驗、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等緊密相關,直觀檢查法需要在大量地檢修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熟練地運用。直觀法檢測往往貫穿在整個修理的全過程,與其他檢測方法配合使用時效果更好。
對比法是用正確的特征與錯誤的特征相比較來尋找故障的原因,懷疑某一電路存在問題時,可將此電路的參數與工作狀態相同的正常電路的參數(或理論分析的電流、電壓、波形等)進行一一對比,此法在沒有電路原理圖時最適用。在檢修時把檢測數據與圖紙資料及平時記錄的正常參數相比較來判斷故障。對無資料又無平時記錄的變頻器,可與同型號的完好變頻器相比較,從中找出電路中的不正常情況,進而分析故障原因,判斷故障點。對比法可以是自身相同回路的類比,也可以是故障電路板與已知好的電路板的比較。這可以幫助維修者快速縮小故障檢查范圍。
替換法是用規格相同、性能良好的電子元器件或電路板,替換故障變頻器上某個被懷疑而又不便測量的電子元器件或電路板,從而來判斷故障的一種檢測方法。有時故障比較隱蔽,某些電路的故障原因不易確定或檢查時間過長時,可用相同規格型號良好的元器件進行替換,以便于縮小故障范圍,進一步查找故障,并證實故障是否是由此元器件引起的。運用替換法檢查時應注意,當把原變頻器上懷疑有故障的電子元器件或電路板拆下后,要認真檢查該電子元器件或電路板的外圍電路,只有肯定是由于該電子元器件或電路板本身因素造成故障時,才能換上新的電子元器件或電路板,以免替換后再次損壞。
另外,由于某些元器件的故障狀態(例如電容器的容量減小或漏電等)用萬用表不能確定,應該用同型號的元器件加以替換或是并聯接上同型號元器件,看故障現象有否變化。若懷疑電容器絕緣不好或短路,檢測時需將一端脫開。在替換元器件時,替換上的元器件應盡可能和損壞的元器件規格型號相同。
當故障分析結果集中于某一印制電路板上時,由于電路集成度的不斷擴大而要把故障落實于其上某一區域乃至某一電子元器件上是十分困難的,為了縮短故障檢查時間,在有相同備件的條件下可以先將備件換上,然后再去檢查修復故障板。備件板的更換要注意以下問題。
1)更換任何備件都必須在斷電情況下進行。
2)許多印制電路板上都有一些開關或短路棒的設定以匹配實際需要,因此在更換備件板上一定要記錄下原有的開關位置和設定狀態,并將新板做好同樣的設定,否則會產生報警而不能正常工作。
3)某些印制電路板的更換,還需在更換后進行某些特定操作以完成其中軟件與參數的建立,這一點需要仔細閱讀相應電路板的使用說明。
4)有些印制電路板是不能輕易拔出的,例如含有工作存儲器的板,或者有備用電池板,它會丟失有用的參數或者程序,必須更換時也必須遵照有關說明操作。
利用備用的同型號的電路板確認故障,縮小檢查范圍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若是變頻器的控制板出問題常常只有更換而別無他法,因為大多數用戶幾乎不會得到原理圖及布置圖,從而很難做到芯片級維修。
鑒于以上條件,在拔出舊電路板更換新電路板之前,一定要先仔細閱讀相關資料,弄懂要求和操作步驟之后再動手,以免造成更大的故障。替換法在確定故障原因時準確性較高,但操作時比較麻煩,有時很困難,對電路板有一定的損傷。所以使用替換法要根據變頻器故障具體情況,以及檢修者現有的備件和代換的難易程度而定。在替換電子元器件或電路板的過程中,連接要正確可靠,不要損壞周圍其他組件,這樣才能正確地判斷故障,提高檢修速度,而又避免人為地造成故障。
操作中,如懷疑兩個引腳的元器件開路時,可不必拆下它們,而是在電路板這個元器件引腳上再焊接上一個同規格的元器件,焊好后故障消失,證明被懷疑的元器件是開路,再將故障元器件剪除。當懷疑某個電容器的容量減小時,也可以采用直接并聯的方式進行判斷。使用替換法應注意的事項有:
1)嚴禁大面積的使用替換法,這不僅不能達到修好故障變頻器的目的,甚至會進一步擴大故障的范圍。
2)替換法一般是在其他檢測方法運用后,對某個元器件有重大懷疑時才采用。
3)當所要代替的電子元器件在底部時,也要慎重使用替換法,若必須采用時,應充分拆卸,使元器件暴露在外,有足夠大的操作空間,以便于代換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