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是半導體變流電路中使用很廣泛的一種半可控或者全可控半導體器件,我在工作中也會經常用到這種器件,我發現它在我從事的電力領域、電子領域以及控制領域中都會用到,這是因為這種半導體器件具有“以弱電控制強電”的本領。下面我根據平時在工作中所接觸的一些可控硅,與朋友們分享一下關于可控硅的一些事情。
關于四引腳的可控硅
對于具有四個引腳的可控硅一般都是用兩個可控硅的互聯形式,把它封裝在一個模塊里。比如在電機的軟起動器中,就使用了多引腳的可控硅模塊,其目的是減少線路的連接,在有限的空間內提高電路的集成度和穩定性。我們在使用這種多引腳可控硅的模塊時會發現,在模塊的底部具有整塊的金屬散熱片,這樣以來它的溫度特性在提高的同時,它的功率循環能力也增強了。同時它的體積也減小許多,重量也減小了許多,在電路集成度日益提高的情況下,使用具有多引腳的可控硅器件是近年來在一些集成度高的電力電子電路中常用的方法。
我們從可控硅的模塊尺寸中和內部原理圖可看出,對于多引腳的可控硅它的一個極可以引出兩個接線端子,比如在可控硅模塊中它的陰極K可以引出兩個引腳,還有兩個不同的可控硅可以用一個引腳引出,比如前者可控硅的陽極A1與后者可控硅的陰極K2就是使用一個端子引出來的,這主要是為了簡化接線的線路,方便接線而設置的,如下圖所示。
因此對于四個引腳的可控硅它肯定也有兩個引腳是出自同一個極的,要么是可控硅的陽極A或者是可控硅的陰極K,我們用萬用表電阻擋很容易辨別的,在使用時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三極管封裝形式的小功率可控硅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所見的晶閘管主要有像三極管封裝的形式,比如像通過電流比較小的晶閘管,一般在電流在1A以下的一般用TO-92A的封裝形式,例如電流為0.8A,耐壓600V和電流為0.4A,耐壓600V的微型可控硅都是采用這種封裝形式,如果不看表面所印的型號,只從外觀看它很難分辨出它是三極管還是可控硅,如果沒有標識只能用萬用表來判斷了;對于集成度高的電路還會用到各種貼片封裝形式的,比如SOT-23、SOT-89、SOT-223、SOT-252等,如下圖所示。
還有一種流過電流稍微大一些的可控硅,我們一般用TO-220的封裝形式,比如在養生壺的電路中就用了類似的可控硅去控制電熱絲的溫度。它通過的電流可以達到25A,耐壓可達1200V,如圖所示。
螺旋型的可控硅
可控硅的另一種常用的外觀形式是用螺旋型的,這種可控硅通過的電流可以做到很寬的范圍,一般從5A到500A都可以使用這種封裝外形。這種形狀的可控硅從外觀就可以分辨出它各引腳所代表的極性。比如帶接線帽的一大一小接線柱,大的接線柱是可控硅的陰極K,小的接線柱是可控硅的門極G,安裝螺紋的一端就是可控硅的陽極A了。
平板型的可控硅
最后一種封裝形式的可控硅就是平板型的了,從個頭可以看出它的個頭很大,因此它可以通過很大的電流,一般電流可以通過800A、1000A、2000A甚至更高。我曾經在工廠實習時,在中頻爐的控制電路中見到過這種形式的可控硅,它一般用在高電壓大電流的場合,我們平時使用的機會較少。
這種可控硅平面小的是陰極K,平面大的是可控硅的陽極A,帶辮子的接線端子是門極G,以上是我在平時工作中接觸過的一些可控硅(SCR)的外形和封裝形式,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一些參考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