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示波器,對于X1和X10區別如下:
1、 X10檔位可提高10倍電壓測量范,因為探頭對輸入信號做了10倍衰減處理。
2、 X1檔位帶寬僅6-7MHz,適合測量低頻小信號(如電源紋波);X10檔位全帶寬,高速信號測量必選。
選擇1X檔時,信號是沒經衰減進入示波器的。而選擇10X檔時,信號是經過衰減到1/10再到示波器的。
當選擇10X檔時,應該將示波器上的讀數也擴大10倍,這就需要在示波器端可選擇X10檔,以配合探頭使用,否則讀數會相差10倍。
當我們要測量較高電壓時,就可以先利用探頭的10X檔功能,將較高電壓衰減后進入示波器。另外,10X檔的輸入阻抗比1X檔要高得多,所以在測試驅動能力較弱的信號波形時,把探頭打到X10檔可更好的測量。
在示波器實際測量中的帶寬一般指示波器帶寬和探頭組成的系統的一個綜合帶寬,而探頭在1X檔時的帶寬只限制到6MHz,測量比6MHz高的信號會有很大的衰減,只有將探頭打到10X(帶寬達到全帶寬)時的結果才是正確的。對于高頻信號來說,示波器和探頭組合起來的系統帶寬要小于兩者的帶寬,因此選擇合適的探頭對于示波器的測試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X無源探頭的輸入無衰減,輸入阻抗基本不計,加上示波器內部本身的1MΩ,總輸入阻抗也就為1 MΩ
10X高阻無源探頭的輸入阻抗為9MΩ,示波器內部的輸入阻抗為1MΩ,總輸入阻抗為10MΩ(10X無源探頭上標識的輸入阻抗為10MΩ,其實是包含了1MΩ的示波器輸入阻抗,探頭本身的阻抗只有9MΩ)。
對于10X探頭,信號從測試點到示波器器采樣點處有一個10倍衰減,示波器采樣到的電壓幅度是實際被測電壓幅度的1/10。采樣信號幅值乘以10即是被測信號實際幅度。早期的示波器探頭需要手工設置示波器探頭衰減倍數,一般有1X和10X兩個檔位,現在的示波器探頭與示波器的連接處有一個自動檢測針腳(如下圖所示),示波器可以通過這個針腳來讀取探頭的衰減系數,并自動調整顯示比例。
10&TImes;,就是把信號衰減10倍。1&TImes;適合于測量小信號,100&TImes;適合于測量大信號。
衰減倍數大點,對待測電路的影響相對小一些。
在1&TImes;模式下,要特別注意探頭阻抗對電路的影響。
首先,這里的小信號是指小幅度信號。
每個示波器都有特定的靈敏度范圍,如我手頭的Agilent示波器,屏幕上每隔能顯示2mV~5V,一共有8格,那這個示波器能測量的信號范圍就是2mV~40V(一般不會把信號顯示的頂天立地,呵呵)。那如果超過40V的信號,怎么測量呢?那就要使用10×的探頭,把信號衰減10倍后,再送給示波器。這樣測量的范圍就是20mV~400V。
這樣說,應該對探頭的衰減倍數好理解了。
然后說第二個問題,探頭都有一個內電阻,是直接并聯在待測電路上的。一般1×的典型內阻是1Mohm,而10×的探頭是10Mohm(我說的是一般情況,市場上的探頭很多,1×探頭也有10Mohm內阻的,而10×探頭也有1Mohm內阻的)。如果待測電路的輸出阻抗比較大,如500Kohm,那么用1Mohm內阻的探頭對這個電路影響是巨大的。所以我說的“在1×模式下,要特別注意探頭阻抗對電路的影響。”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提到的信號頻率問題,又涉及到探頭的電容,接地線的電感等問題。對高頻信號測量,要盡可能的減少接地引線,并選用探頭電容比較小的探頭。
高阻無源電壓探頭 ,從實際需要出發,使用最多的是電壓探頭,其中高阻無源電壓探頭占最大部分。無源電壓探頭為不同電壓范圍提供了各種衰減系數1×,10×和100×。在這些無源探頭中,10×無源電壓探頭是最常用的探頭。對信號幅度是1V峰峰值或更低的應用,1×探頭可能要比較適合,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在低幅度和中等幅度信號混合(幾十毫伏到幾十伏)的應用中,可切換1×/10×探頭要方便得多。但是,可切換1×/10×探頭在本質上是一個產品中的兩個不同探頭,不僅其衰減系數不同,而且其帶寬、上升時間和阻抗(R和C)特點也不同。因此,這些探頭不能與示波器的輸入完全匹配,不能提供標準10×探頭實現的最優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