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分析被控對象的工藝過程及工作特點,了解被控對象機、電、液之間的配合,提出被控對象對 plc 控制系統的控制要求,確定控制方案,擬定設計任務書。
②確定輸入/輸出設備
根據系統的控制要求,確定系統所需的全部輸入設備(如:按紐、位置開關、轉換開關及各種傳感器等)和輸出設備(如:接觸器、電磁閥、信號指示燈及其它執行器等),從而確定與 PLC 有關的輸入/輸出設備,以確定 PLC 的 I/O 點數。
③選擇 PLC
PLC選擇包括對PLC的機型、容量、I/O 模塊、電源等的選擇
④分配 I/O 點并設計 PLC 外圍硬件線路
分配 I/O 點:畫出 PLC 的 I/O 點與輸入/輸出設備的連接圖或對應關系表。
PLC 外圍硬件線路:畫出系統其它部分的電氣線路圖,包括主電路和未進 入 PLC 的控制電路等。由PLC的 I/O 連接圖和 PLC 外圍電氣線路圖組成系統的電氣原理圖。到此為止系統的硬件電氣線路已經確定。
⑤程序設計
包括控制程序;初始化程序;檢測、故障診斷和顯示等程序;保護和連鎖程序。根據產生現場信號的方式不同, 軟件模擬調試。
⑥硬件實施
設計控制柜和操作臺等部分的電器布置圖及安裝接線圖;設計系統各部分之間的電氣互連圖;根據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接線,并進行詳細檢查。 由于程序設計與硬件實施可同時進行,因此PLC控制系統的設計周期可大大縮短。
⑦聯機調試
聯機調試是將通過模擬調試的程序進一步進行在線統調。聯機調試過程應循序漸進,從 PLC 只連接輸入設備、再連接輸出設備、再接上實際負載等逐步進行調試。 如不符合要求, 則對硬件和程序作調整。 通常只需修改部份程序即可。 全部調試完畢后,交付試運行。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如果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應將程序固化到 EPROM 中,以防程序丟失。
⑧整理和編寫技術文件
技術文件包括設計說明書、硬件原理圖、 安裝接線圖、 電氣元件明細表、 PLC 程序以及使用說明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