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力傳感器通常將力轉換為正比于作用力大小的電信號,使用十分方便,因而在工程領域及其他各種場合應用最為廣泛。測力傳感器種類繁多,依據不同的物理效應和檢測原理可分為電阻應變式、壓磁式、壓電式、振弦式力傳感器等。
1.應變式力傳感器
在所有力傳感器中,應變式力傳感器應用最為廣泛。它能應用于從極小到很大的動、靜態力的測量,且測量精度高,其使用量約占力傳感器總量的90%左右。
應變式力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與應變式壓力傳感器基本相同,它也是由彈性敏感元件和貼在其上的應變片組成。應變式力傳感器首先把被測力轉變成彈性元件的應變,再利用電阻應變效應測出應變,從而間接地測出力的大小。彈性元件的結構形式有柱形、筒形、環形、梁形、輪輻形、s形等。
應變片的布置和接橋方式,對于提高傳感器的靈敏度和消除有害因素的影響有很大關系。根據電橋的加減特性和彈性元件的受力性質,在貼片位置許可的情況下,可貼4或8片應變片,其位置應是彈性元件應變最大的地方。
圖1給出了常見的柱形、筒形、梁形彈性元件及應變片的貼片方式。圖1(a)為柱形彈性元件;圖1(b)為筒形彈性元件;圖1(c)為梁形彈性元件。
。1)柱形應變式力傳感器
圖1 幾種彈性元件及應變片貼片方式
柱形彈性元件通常都做成圓柱形和方柱形,用于測量較大的力。最大量程可達10MN。在載荷較小時(1~100kN),為便于粘貼應變片和減小由于載荷偏心或側向分力引起的彎曲影響,同時為了提高靈敏度,多采用空心柱體。四個應變片粘貼的位置和方向應保證其中兩片感受縱向應變,另外兩片感受橫向應變(因為縱向應變與橫向應變是互為反向變化的),如圖1(a)所示。
當被測力F沿柱體軸向作用在彈性體上時,其縱向應變和橫向應變分別為
。1)
式中,E為材料的彈性模量;S為柱體的截面積;μ為材料的泊松比。
在實際測量中,被測力不可能正好沿著柱體的軸線作用,而總是與軸線成一微小的角度或微小的偏心,這就使得彈性柱體除了受縱向力作用外,還受到橫向力和彎矩的作用,從而影響測量精度。
。2)輪輻式力傳感器
簡單的柱式、筒式、梁式等彈性元件是根據正應力與載荷成正比的關系來測量的,它們存在著一些不易克服的缺點。為了進一步提高力傳感器性能和測量精度,要求力傳感器有抗偏心、抗側向力和抗過載能力。20世紀70年代開始已成功地研制出切應力傳感器。圖2是較常用的輪輻式切應力傳感器的結構簡圖。
輪輻式力傳感器由輪圈、輪轱、輻條和應變片組成。輻條成對且對稱地連接輪圈和輪轱,當外力作用在輪轱上端面和輪轱下端面時,矩形輻條就產生平行四邊形變形,如圖2(b)所示,形成與外力成正比的切應變。此切應變能引起與中性軸成450方向的相互垂直的兩個正負正應力,即由切應力引起的拉應力和壓應力,通過測量拉應力或壓應力值就可知切應力值的大小。因此,在輪輻式傳感器中,把應變片貼到與切應力成450的位置上,使它感受的仍是拉伸和壓縮應變,但該應變不是由彎距產生的,而主要是由剪切力產生的,此即這類傳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這類傳感器最突出的優點是抗過載能力強,能承受幾倍于額定量程的過載。此外,其抗偏心、抗側向力的能力也較強,精度在0.1%之內。
(a)輪輻式結構 (b)輻條變形情況
圖2 輪輻式力傳感器
2.壓磁式力傳感器
當鐵磁材料在受到外力的拉、壓作用而在內部產生應力時,其導磁率會隨應力的大小和方向而變化:受拉力時,沿力作用方向的導磁率增大,而在垂直于作用力的方向上導磁率略有減;受壓力作用時則導磁率的變化正好相反。這種物理現象就是鐵磁材料的壓磁效應。這種效應可用于力的測量。
壓磁式力傳感器一般由壓磁元件、傳力機構組成,如圖3(a)所示。其中主要部分是壓磁元件,它由其上開孔的鐵磁材料薄片疊成。壓磁元件上沖有四個對稱分布的孔,孔1和2之間繞有激磁繞組W12 (初級繞組),孔3和4間繞有測量繞組W34。(次級繞組),如圖3(b)所示。當激磁繞組W12通有交變電流時,鐵磁體中就產生一定大小的磁場。若無外力作用,則磁感應線相對于測量繞組平面對稱分布,合成磁場強度日平行于測量繞組W34的平面,磁感應線不與測量繞組W34交連,故繞組W34不產生感應電勢,如圖3(C)所示。當有壓縮力F作用于壓磁元件上時,磁感應線的分布圖發生變形,不再對稱于測量繞組W34的平面(如圖3(d)所示),合成磁場強度H不再與測量繞組平面平行,因而就有部分磁感應線與測量繞組W34相交鏈,而在其上感應出電勢。作用力愈大,交鏈的磁通愈多,感應電勢愈大。
壓磁式力傳感器的輸出電勢比較大,通常不必再放大,只要經過濾波整流后就可直接輸出,但要求有一個穩定的激磁電源。壓磁式力傳感器可測量很大的力,抗過載能力強,能在惡劣條件下工作。但頻率響應不高(1~10 kHz),測量精度一般在1%左右,也有精度更高的新型結構的壓磁式力傳感器。常用于冶金、礦山等重工業部門作為測力或稱重傳感器,例如在軋鋼機上用來測量大的力以及用在吊車秤中。
圖3 壓磁式力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