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一区-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片-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日本-区一区二区三区A片-日本人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人妻A片成人免费看

電子開發(fā)網(wǎng)

電子開發(fā)網(wǎng)電子設計 | 電子開發(fā)網(wǎng)Rss 2.0 會員中心 會員注冊
搜索: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電子開發(fā)網(wǎng) >> 基礎入門 >> 功率放大電路 >> 正文

差分放大電路常見的形式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18-10-02

差分放大電路常見的形式有三種:基本形式、長尾式和恒流源式。

一、基本形式差分放大電路

1.差分放大電路的組成

將兩個電路結構、參數(shù)均相同的單管放大電路組合在一起,就成為差分放大電路的基本形式,如下圖所示。輸入電壓分成相同的兩部分加到兩管的基極,輸出電壓等于兩管的集電極電壓之差。


假設VT1和VT2的特性完全相同,相應的電阻也完全一致,則當輸入電壓等于零時,UCQ1=UCQ2,即UO=0。如果溫度升高使ICQ1增大,UCQ1降低,則由于電路結構對稱,ICQ2也將增大,UCQ2也將降低,而且兩管變化的幅度相等,結果VT1和VT2輸出端的零點漂移將互相抵消。

2.電壓放大倍數(shù)

當外加一個輸入電壓時,由于電路結構對稱,VT1和VT2基極得到的輸入電壓將大小相等,但極性相反,如上圖所示。這樣的輸入電壓稱為差模輸入電壓,用uId,則放大電路輸出電壓的變化量為

△uo=△uC1-△uC2=△uID

所以差分放大電路的差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為

Ad=Au1 (4.2.5)

上式表明,差分放大電路的差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和單管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相同。可以看出,差分放大電路的特點是,多用一個放大管后,雖然電壓放大倍數(shù)沒有增加,但是換來了對零漂的抑制。

但是從抑制零漂的效果來看,基本形式的差分放大電路并不理想。其原因是電路兩側的管子特性和元件參數(shù)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兩個三極管輸出端的溫漂也不可能完全抵消。為了衡量對零漂的抑制效果,需要提出一個技術指標,這就是共模抑制比。

3.共模抑制比

差分放大電路的輸入電壓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差模輸入電壓uId,即兩個差放管的輸入電壓大小相等,但極性相反,見上圖。另一種是共模輸入電壓,即兩個差放管的輸入電壓大小相等,且極性相同,用uIc表示,見下圖。


如果溫度變化,兩個差放管的電流將按相同的方向一起增大或減小,相當于給放大電路加上一個共模輸入信號。所以可以認為,差模輸入信號反映了有效的信號,而共模輸入信號可以反映由于溫度變化等原因而產(chǎn)生的漂移信號或其他干擾信號。

放大電路對差模輸入電壓的放大倍數(shù)稱為差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用Ad表示,即

     (4.2.6)

而放大電路對共模輸入電壓的放大倍數(shù)稱為共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用Ac表示,即

     (4.2.7)

通常希望差分放大電路的差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愈大愈好,而共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愈小愈好。

差分放大電路找人模抑制比用符號KCMR表示,它的定義為差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與共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之比,一般用對數(shù)表示,單位為分貝,即

      (4.2.8)

共模抑制比描述差分放大電路對零漂的抑制能力。KCMR愈大,說明抑制零漂的能力愈強。在理想情況下,差分放大電路兩側的參數(shù)完全對稱,兩管輸出端的溫漂完全抵消,則共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Ac=0,共模抑制比KCMR=∞。

對于基本形式的差分放大電路來說,由于內(nèi)部參數(shù)不可能絕對匹配,所以輸出電壓UO仍然存在溫度漂移,共模抑制比很低。而且,從每個三極管的集電極對地電壓來看,其溫度漂移與單管放大電路相同,絲毫沒有改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不采用這種基本形式的差分放大電路。

二、長尾式差分放大電路

為了減小每個管子輸出端的溫漂,引出了長尾式差分放大電路。

1.電路組成

在兩個放大管的發(fā)射極接入一個發(fā)射極電阻Re,如下圖所示。這個電阻一般稱為“長尾”,所以這種電路稱為長尾式差分放大電路。


長尾電阻Re的作用是引入一個共模負反饋,也就是說,Re對共模信號有負反饋作用,而對并模信號沒有負反饋作用。假設在電路輸入端加上正的共模信號,則兩個管子的集電極電流iC1、iC2同時增加,使流過發(fā)射極電阻Re的電流iE增加,于是發(fā)射極電位uE升高,反饋到兩管的基極回路中,使uBE1、uBE2降低,從而限制了iC1、iC2的增加。

但是對于差模輸入信號,由于兩管的輸入信號幅度相等而極性相反,所以iC1增加多少,i C2就減少同樣的數(shù)量,因而流過RE的電流總量保持不變,則△uE=0,所以對于差模信號沒有反饋作用。

Re愈大,共模負反饋愈強,則抑制零漂的效果愈好。但是,隨著Re的增大,Re上的直流壓降將愈來愈大。為此,在電路中引入一個負電源VEE來補償Re上的直流壓降,以免輸出電壓變化范圍大小。引入VEE以后,靜態(tài)基極電流可由VEE提供,因此可以不接基極電阻Rb,如上圖所示。

2.靜態(tài)分析

當輸入電壓等于零時,由于電路結構對稱,故設IBQ1=IBQ2=IBQ,ICQ1=ICQ2=ICQ,UBEQ1=UBQ2=UBQ,UCQ1=UCQ2=UCQ,β1=β2=β,由三極管的基極回路可得靜態(tài)集電極電流和電位為

ICQ≈βIBQ

UCQ=VCC-ICQRC(對地)

靜態(tài)基極電位為

UBQ=-IBQR(對地)      (4.2.12)

三、恒流源式差分放大電路

1.電路組成

恒流源式差分放大電路如下圖所示。由圖可見,恒流管VT3的基極電位由電阻Rb1、Rb2分壓后得到,可認為基本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則當溫度變化時VT3的發(fā)射極電位和發(fā)射極電流也基本保持穩(wěn)定,而兩個放大管的集電極電流iC1和iC2之和近似等于iC3,所以iC1和iC2將不會因溫度的變化而同時增大或減小,可見,接入恒流三極管后,抑制了共模信號的變化。


有時,為了簡化起見,常常不把恒流式差分放大電路中恒流管VT3的具體電路畫出,而采用一個簡化的恒流源符號來表示,如下圖所示。


2.靜態(tài)分析

估算恒流源式差分別電路的靜態(tài)工作點時,通常可以從確定恒流三極管的電流開始。當忽略VT3的基流時,可得到兩個放大管的靜態(tài)電流和電壓為

ICQ1=0.5ICQ3 (4.2.18)

UBQ1= - IBQ1R (4.21)

四、差分放大電路的輸入、輸出接法

差分放大電路有兩個放大三極管,它們的基極和集電極分別是放大電路的兩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差分放大的輸入、輸出端可以有四種不同的接法,即差分輸入、雙端輸出,差分輸入、單端輸出,單端輸入、雙端輸出和單端輸入、單端輸出,如下圖所示。當輸入、輸出的接法不同時,放大電路的性能、特點也不盡相同,下面分別進行介紹。


1.差分輸入、雙端輸出

電路見上圖(a)。

2.差分輸入、單端輸出

電路見上圖(b)。由于只從三極管VT1的集電極輸出,而另一管VT2集電極的電壓變化沒有輸出,所以△uO約為雙端輸出時的一半,

如改從VT2集電極輸出,則輸出電壓將與輸入電壓同相,即Ad的表達式中沒有負號。

差模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為

Rid=2(R+rbe)      (4.2.23)

RO=Rc          (4.2.24)

這種接法常用于將差分信號轉換為單端信號,以便與后面的放大級實現(xiàn)共地。

3.單端輸入、雙端輸出

在單端輸入的情況下,輸入電壓只加在某一個三極管的基極與公共端之間,另一管的基極接地,如上圖(c)所示。現(xiàn)在來分析一下單端輸入時兩個三極管的工作情況

在上圖(c)中,設某個瞬時輸入電壓極性為正,則VT1的集電極電流iC1將增大,流過長尾電阻Re或恒流管的電流也隨之增大,于是發(fā)射極電位uE升高,但VT2基極回路的電壓uBE2-uB2-uE將降低,使VT2的集電極電流iC2減小。可見,在單端輸入時,仍然是一個三極管的電流增大,另一管電流減小。

因長尾電阻或恒流三極管引入的共模負反饋將阻止iC1和iC2同時增大或減小,故當共模負反饋足夠強時,可認為iC1和iC2之和基本上不變,即△iC1+△iC2≈0,或△iC1≈-△iC2。說明在單端輸入時,發(fā)射極電壓uE將隨輸入電壓uI變化,當共模反饋足夠強時,可認為VT1的輸入電壓△uBE1=△u1-△uE,VT2的輸入電壓△uBE2=-△uE。由此可知,△uBE1與△uBE2大小近似相等而極性相反,即兩個三極管仍然基本上工作在差分狀態(tài)。這種接法主要用于單端信號轉換為雙端輸出,以便作為下一級的差分輸入信號。

4.單端輸入、單端輸出

電路如上圖(d)所示。由于從單端輸出,所以其差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約為雙端輸出時的一半。

如果改從VT2的集電極輸出,則以上Ad的表達式中沒有負號,即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相同。

這種接法的特點是在單端輸入和單端輸出的情況與,比一般的單管放大電路具有較強的抑制零漂的能力。另外,通過從不同的三極管集電極輸出,可使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成反相或同相關系。

總之,根據(jù)以上對差分放大電路輸入、輸出端四種不同接法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①雙端輸出時,差模電壓放大倍數(shù)基本上與單管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相同;單端輸出時,Ad約為雙端輸出時的一半。

②雙端輸出時,輸出電阻RO=2RC;單端輸出時,RO=RC。

③雙端輸出時,因為兩管集電極電壓的溫漂互相抵消,所以在理想情況下共模抑制比KCMT=∞;單端輸出時,由于通過長尾電阻或恒流三極管引入了很強的共模負反饋,因此仍能得到較高的共模抑制比,當然不知雙端輸出時間高。

④單端輸出時,可以選擇從不同的三極管輸出,而使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反相或同相。

⑤單端輸入時,由于引入了很強的共模負反饋,兩個三極管仍基本上工作在養(yǎng)分狀態(tài)。

⑥單端輸入時,從一個三極管到公共端之間的差模輸入電阻Rid≈2(R+reb).

現(xiàn)將四種不同接法時差分放大電路的主要性能和特點列出表4-1中,以便對照比較。

Tags:差分放大電路常見的形式,差分放大電路  
責任編輯:admin
  • 上一個文章:
  • 下一個文章: 沒有了
  • 請文明參與討論,禁止漫罵攻擊,不要惡意評論、違禁詞語。 昵稱: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還可以輸入 200 個字
    [ 查看全部 ] 網(wǎng)友評論
    推薦文章
    • 此欄目下沒有推薦文章
    最新推薦
    熱門文章
    • 此欄目下沒有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聲明 - 在線幫助 - 文章列表
    返回頂部
    刷新頁面
    下到頁底
    晶體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