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楞次定律
俄國物理學家楞次在總結了大量電磁感應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發現并提出了關于感應電流方向的規律: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就是楞次定律(Lenz law)。
楞次定律還可以這樣理解:當磁鐵的N極移近導體線圈的上端時,由感應電流激發的磁場使線圈的上端也是N極,因為同名磁極相互排斥,所以阻礙磁鐵相對線圈向下的運動;而當磁鐵的N極離開導體線圈時,由感應電流激發的磁場使線圈的上端是S極,因為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所以阻礙磁鐵相對線圈向上的運動。也就是說,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要阻礙磁體和閉合導體間的相對運動。
另外,從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角度來看,把磁體移近線圈時,外力要克服磁體和線圈之間的排斥力做功,使外界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磁體離開線圈時,外力則要克服磁體和線圈之間的吸引力做功,也使外界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在這兩種情況下,總能量是守恒的。
如圖(a)所示,矩形線框abcd的平面跟磁場垂直,設整個線框的等效電阻為R。當線框的ab邊在da、cb兩條平行邊上向右滑動時,ab邊中感應電流的方向怎樣?如果把ab邊看成一個電源,a、b兩端哪一端相當于電源的正極?
解:
已知原磁場的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內[圖(a)];當ab邊向右滑動時,穿過閉合電路abcd的磁通量增加[圖(b)];根據楞次定律可知,線框abcd中產生的感應電流的磁場要阻礙該閉合電路中磁通量的增加,因此在矩形線框內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應與原磁場方向相反,即垂直于紙面向外[圖2-10(c)];運用安培定則可以判定,感應電流沿b→a→d→c方向流動時,才能激發出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的磁場,所以ab邊中感應電流的方向應該是從b流向a。
如果把ab邊看成一個電源,由于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流出、負極流入,所以a端相當于電源的正極。
在產生電磁感應的各種情況下,都可以運用楞次定律來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但整個過程比較復雜:必須首先明確閉合電路中原來磁場的方向;再查明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是增加還是減少;然后根據楞次定律——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原磁通量的變化,從而判斷出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最后運用安培定則,由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
2、右手定則
既然通過電磁感應可以獲得電流,那么能產生電磁感應的裝置就相當于電源。我們知道,電動勢是表示電源特性的重要物理量,由于電動勢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是一致的,只要運用楞次定律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也就判斷出了感應電動勢的方向。
若磁通量的變化是由導體切割磁感線引起的,感應電流的方向、磁感線方向、導體運動方向三者之間有一個更便于記憶的簡單關系:伸開右手,讓拇指與其余四指在同一個平面內,使拇指與并攏的四指垂直;讓磁感線垂直穿入手心,使拇指指向導體運動的方向,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應電流的方向(圖)。這就是右手定則(right-hand rule)。
在上面的例題中,當導體以v向右滑動時,運用右手定則,可以馬上判斷出導體棒中感應電流的方向是由左流向右,與用楞次定律判斷的結果完全相同。因此,右手定則可以看成是楞次定律在導體切割磁感線這種特殊情況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