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極化的應用
1、電磁波極化在雷達通信中的應用
針對雷達技術中“目標在哪里以及是什么樣的目標”這一核心問題,利用電磁波本身的極化矢量性,采用干擾抑制、極化濾波、目標極化檢測等技術手手段,極大增強并擴展了雷達的探測功能和應用范圍。
1955年,美國啟動GITA235項目,旨在利用極化來區分目標和雜波。1985年,世界上第一部機載極化合成孔徑雷達(PolSAR)問世,標志著PolSAR進入了實用階段。2004年,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研制的機載雙極化合成孔徑雷達試飛成功。我國新一代星載合成孔徑雷達具有多頻段、多極化同時成像能力,廣泛應用于軍事通信和民用遙感領域。
2、電磁波極化在光通信中的應用
在光通信中,信號的極化狀態通常被稱為偏振狀態。目前極化狀態在光通信中的應用主要有偏振復用和偏振調制兩個方面。偏振復用和偏振調制利用了光信號在偏振狀態上的自由度,可與各種相位調制,幅度調制相結合,來提升頻譜效率和傳輸速率。1987年,E.Dictrich提出了偏振調制的技術,并實驗成功560Mbit/s的數據傳輸。1992年貝爾實驗室SGJEvangelides實現了偏振狀態復用。
3、電磁波極化在無線通信中的應用
在目前的無線通信中,電磁波極化主要用于極化分集、極化復用、極化調制三個方面。極化分集最早由貝爾實驗室的Lee和Yeh等人在1972年提出,基本思想是利用天線的極化正交性,來實現分集功能。極化復用與光通信中的偏振復用思想類似,即利用兩個或者多個極化狀態之間不相關特性來同時發送和接收多路不同的電磁信號,區別在于極化復用的散射環境和頻段不同。極化調制利用電磁波的極化狀態承載信息,其具有與現有的調制方式兼容性好,不易被檢測的優點。2016年,DWei將極化調制與傳統幅度相位調制結合,提出了一種更高效的無線傳輸方案,并利用硬件平臺實現了此方案,該方案可以用于通信效率的提升和保密通信等方面。